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囚绿记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充足的备课时间能够帮助教师制定更好的教案,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励志的句子为您准备的关于“囚绿记教案”的内容,我们非常高兴地为您提供这篇文章希望您会从中受益!
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
2、赏析绿枝条形象的语言描写,探究绿的内涵。
3、理解“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教学重点:
1、赏析绿枝条形象的语言描写,探究绿的内涵。
2、理解“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教学难点:
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学习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作家陆蠡。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崇高的灵魂,并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整体感知
1、解题:观察“囚”字,有什么特点?它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会意字。把人围在一个封闭的四方院落里,就是囚了。“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2、简介陆蠡。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任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日本宪兵扣留,惨遭杀害,时年34岁。1983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出版过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3、写作背景。
文中13段明确告诉我们“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国难当头,陆蠡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4、预习检测
字音:陆蠡lǐ 涸辙hé 蕈菌xùn 猗郁yī
瞥见piē 移徙xǐ 婆娑suō
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
查看更多>>教案课件是教师上课时必备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是促进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好的教案课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容清晰明了,逻辑性强。同时,教案课件还应该具备灵活性,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准备教案课件时,我们需要搜集各种参考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创作和设计。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优质课件。本文将介绍教案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经验,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起到启发和帮助。
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内容要丰富而准确,能够全面覆盖教学知识点。其次,课件的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再次,教案课件的布局和配色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视觉习惯,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最后,教案课件的使用要方便灵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制作教案课件时,我们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教学录像以及其他教学资源,获取所需的教学素材。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教案课件,吸取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作能力。为了制作出优质的教案课件,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案课件。
通过制作好的教案课件,我们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们也可以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希望本文提供的参考资料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囚绿记》教案 篇11、掌握象征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你喜欢绿色吗?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绿色?
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
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
3、用“——”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
4、用“”批注表现常春藤特点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在文中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五、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
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说明了什么?
① 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
查看更多>>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师需要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您可能需要“囚绿记课件”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精心挑选,有需要的人马上就可以前来获取信息!
囚绿记课件 篇1【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从品味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学法指导】
批注法与讨论法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做过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上海沦陷后,继续留在上海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后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善于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关注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出版的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学习过程】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piē见涸辙移徙急不xiá择
婆suō猗郁 蕈菌yà苗助长
(2)将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句画上横线,并仔细朗读体会。
二、能力提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囚绿”?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各写了什么?请理清下列线索,并划分结构层次。
绿→绿→绿→绿
(二)研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请用下列的方式研读课文。
从字词的妙用、句子的修辞方法、句子的表达方式(抒情)等多方面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并记下你的阅读体验,做旁批。(不少于四条)
2、先独立思考,思考不出的问题可求助你的伙伴。
①囚绿后,“绿”有哪些变化,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样的变化?
②对囚绿的行为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出你独到的想法。
③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④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
⑤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三)拓展延伸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查看更多>>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非常关键的一份资料,当然教案课件中的内容必须非常全面和详尽。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准则和指导标准。我们制作这份“囚绿记课件”时考虑到了您的个人喜好和口味,确信您能够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
囚绿记课件 篇1教学目标:
1.形:结构、选材
2.神:品味关键句,体会隐含的文意,把握主旨。
3.我:因文识人
4.探究写法特点,提升写作素养。
教学重点
品味关键句,体会隐含的文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提醒大家细读课文,注意批注,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师生互动:
有这么一种说法,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今天我们这40分钟的师生缘分,应该是上辈子苦求千万次的结果。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尽情挥洒我们的智慧、勇气、热情,拥抱咱的课堂,演绎咱的缘分,让这节课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一、导入新课
课前大家已读过课文。但是,也许你不曾太留意这张照片。
这是一张发黄的旧照片,它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34岁的年轻的生命——陆蠡,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涩的微笑。他有什么样的性情,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囚绿记》,了解陆蠡,触摸陆蠡沉睡在这篇文字中的心灵。
请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课件)
形:了解结构和选材的特点
神:找到文眼句,领会主旨。
我:因文识人
形、神,自然是学习散文不能回避的。但是通过对形和神的了解把握,因文识人,走进作者的心灵,也是散文学习的一个重点。
二、整体感知
咱们先从形入手。才能做到总揽全局,洞悉结构特点呢?最好的做法就是快速浏览全文。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速读全文,读完后用最凝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各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浏览后)师问: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讲陆蠡的这段往事呢?
明确并板书:
寻绿(择绿)——观绿(恋绿、赏绿)——囚绿——释绿——放绿
(提醒学生如果能参照课文标题的格式“囚绿”来概括,既简洁又艺术。)
师:很明显,全文紧紧围绕“绿”展开。说到散文的特点,人们就会说,形散而神不散。但是这篇文章的结构,你觉得散吗?不散,内容集中,而且作者把一件小事讲的波澜起伏,可谓尺水兴波。所以,本文的结构其实是很精巧的。所以我们要强调一点,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创造的一般
查看更多>>